删减版电影这个概念似乎没有停止过,不过我们今天不聊其他是否“学好归来”,来聊一聊中国推迟上映后,并进行删减的影片——《假凤虚凰》。
影片在上映的第一天,由上海理发业同业公会、理发业职工工会发起,来自全市各处的数千名理发师会集大光明门前,口号声、叫喊声彼伏此起,坚决要求停止放映。
关于影片本身,也有很多的趣事,值得八一八。
1、影片由黄佐临导演,桑弧编剧。桑弧本人也是编而优则导,导演过《哀乐中年》、《太太万岁》等,尤其是《太太万岁》是大作家张爱玲亲自编剧。影片由石挥、李丽华参演。
2、此片讲述了大丰企业公司总经理张一卿投机失败,诱使时代理发馆三号理发师杨小毛冒名,代其向登报征婚的“华侨富翁的女儿”范如华求婚,冀得巨资挽救公司破产。
范如华实为年轻寡妇,因贪图生活享受,想利用征婚方式物色一“财貌双全”的丈夫。双方见面时,唯恐露出破绽,因而闹出不少笑话,幸好双方都未识破,顺利订婚。
3、《假凤虚凰》在大光明举行首映式之日,由上海理发业同业公会、理发业职工工会发起,来自全市各处的数千名理发师会集大光明门前,口号声、叫喊声彼伏此起,坚决要求停止放映。
最后导致在理发行业和文华影业公司之间爆发了一场官司,并一度威胁到影片的正常上映。
后来文华方面一再托人疏通,并花了不少钱财,然后对该片略加修改,并加上字幕,说明影片“歌颂劳工神圣”的主旨,这一风波方告平息。
4、1947年8月间,剪辑版《假凤虚凰》再度上映,当时火爆上海。
在这份老广告单上有16个小字:“一波三折,千呼万唤,轰传已久,先睹为快”。
上海各报刊对《假凤虚凰》风波的报导,客观上也为影片作了扩大宣传,因此上映时场场爆满,观众人次和拷贝数量居一时之冠。
《假凤虚凰》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遭抗议而推迟公映的影片。
但是,这场风波也让它名声鹊起。
5、影片也对喜剧艺术表现处理的特别出色。由于影片本身的精彩和《生活》画报(美国刊物)的巨大影响,欧美一些电影发行商对《假凤虚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屡次致函“文华”,要求购买版权,但希望将影片制成英语拷贝。
1947年8月,影片运往欧美放映,《假凤虚凰》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欧美观众,该片也因此成为首部由中国人自己配音的国产外语译制片。
当时翻译由导演黄佐临亲自主持,电影英文名亲自译为《The Barber Tatesa Wife》。
在影片公映的半个世纪后(今年12月),它又将作为“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的开幕片,重归上海银幕。此片拷贝世间仅存一份,它的所有者纪可梅女士也将来到展览与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教授对谈。
与它一同展映的,还有同为经典的古装好戏《西厢记》、戏剧大师曹禺唯一作品《艳阳天》、五十年代人尽皆知“小咪姐”李丽华主演的《花姑娘》《误佳期》等影片在内的7部佳片。
影片介绍
截图提供: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
一波三折,千呼万唤
笑片当前,喜上眉梢
假凤虚凰
1947
导演:黄佐临
文华影片公司出品,黄佐临初次执导的影片,同喜剧大师桑弧的强强联手,由当时最红的男女两位演员石挥、李丽华担任主演。预映后因遭到上海理发师业的不满,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放映时门口聚集了数百名理发师抗议,这场风波后来蔓延到全国,无形中也是为影片做了一次免费广告,使它成为早期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电影后来被翻译成英语,也是首部由中国人自己配音的国产外语译制片,其中女二号的配音是黄佐临导演的夫人丹尼。在欧美上映后好评如潮,当年美国《生活》杂志(LIFE)用三页篇幅介绍本片。本次影展将是电影时隔68年重回上海银幕。此片胶片拷贝仅存一份,由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资料中心纪可梅女士收藏。
名歌十阙,百听不厌
俏皮喜剧,古装好戏
西厢记
1940
导演:张石川
该片阵容强大,由周璇、白云、慕容婉儿领衔主演。张石川还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的导演。
本身就集聚了音乐、诗歌、戏剧于一身又极具东方色彩的《西厢记》哀怨、柔弱、精致、迷离,是江南文化和元曲的经典代表,而当时在中国诞生不久的电影选择将这种艺术形式搬上银幕,电影特有的镜头感、故事感又重新塑造了这部经典的新形象。
元曲和电影,中国和欧洲,传统与技术,就用这样惟妙惟肖的方式走到了一起,可以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着强烈中国风格的一个时代。
一阵心酸,一腔悲愤
大师触电,不可不看
艳阳天
1948
导演:曹禺
戏剧大师曹禺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由电影、戏剧大师黄佐临亲临指导。李丽华、石挥继假凤虚凰后的再度合作。
由于第一次接触电影,曹禺的工作态度极其认真,据摄影全体员工所见:“从没有看到处理导演工作有如曹禺那样精细过。”这部由他自编自导的影片体现了这位戏剧大师在多方面的成就,不容忽视。
《艳阳天》于1948年5月13日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上映。其时,诸多文化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许广平、巴金、臧克家、熊佛西等专门为影片写了评论,可谓影评界的豪华阵容。
笑不可仰,泣不成声
深入浅出,寓意深刻
误佳期
1950
导演:朱石麟
著名导演朱石麟加入龙马影片公司后的作品,李丽华、韩非领衔主演。1950年作为朱石麟创作上的转折点,现实主义成为了主调。他所拍摄的《误佳期》将镜头焦点从内地转移到了50年代香港人口剧增的居住问题上。但影片并非因关注现实而枯燥,情节生动,人物出彩,喜剧场景营造效果十分成功。
山河破碎,肠断乡关
同仇敌忾,愧煞须眉
花姑娘
1951
导演:朱石麟
该片改编自莫泊桑的《羊脂球》,李丽华、韩非领衔主演。电影监制为费穆,可惜的是,公映之时他不幸因心脏病发在港逝世。
《误佳期》和《花姑娘》这两部电影都是朱石麟在龙马影业公司与李丽华合作的经典佳作,李丽华借片中沉着聪慧的阿翠和深明大义的花姑娘成功塑造自己表演生涯的个人形象,修习培养电影表演的技巧和风格,随着这两部电影的走红,出生于梨园世家的李丽华也从京剧演员成功转型为五十年代成为人尽皆知的“小咪姐”,不久甚至登上了好莱坞的舞台。
不久前,92岁的李丽华凭借一生的艺术造诣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终生成就奖。
至圣至情,血泪真实
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花街
1949
导演:岳枫
此次影展中第二部由周璇主演的影片,其余领衔主演的明星有严俊、龚秋霞、韩非、罗兰、黎明等。该片是岳枫在早期长城公司执导的另一部佳作,也是他爱情题材的代表作。
《花街》的很多创作者都在敌占区的上海生活过,这是一部南下影人讲述自己故事的作品,影片给了那些生活在外敌统治下、以表达情感、创造愉悦为生的艺人们一次诉说的机会。
《花街》并未流于单纯的批判和说教,全片制作精良,在艺术性和社会性上达到了平衡,光是花街那楼台错落、熙熙攘攘、具有民族特色和市井气息的景观便已令人惊叹,这些置景工作是由后来创作出《大闹天宫》等作品的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完成的。
惊世骇俗,撼人心魄
铁石心肠,为之落泪
血染海棠红
1949
导演:岳枫
该片由严俊、白光、陈娟娟、韩非、高占非、龚秋霞等领衔主演。其中,白光是孤岛时期的著名影星,是上海歌坛七大歌手,与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李香兰、吴莺音齐名。
《血染海棠红》反响强烈,尤其是在东南亚,达到了“场场满座,街头巷尾,男男女女,都以‘海棠红’为谈资”的地步。虽然整个故事围绕着男主角展开,但白光在影片中饰演三奶奶在片中抢尽风头,这是个典型的蛇蝎女人,妖冶放荡,有着各种邪恶的品质,但白光嘴角那一弯妖魅的笑容却让观众不禁为之倾倒。
革命插曲,梨园秘艳
悲壮哀艳,赫赫钜片
一代妖姬
1950
导演:李萍倩
李萍倩从影60年来共主演影片10多部,导演影片近200部,编写剧本10多部。作为“长城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一代妖姬的主角白光并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她与金嗓子周璇齐名,每片必歌。
她所主演的影片场场满座,人人以其冶艳不羁的荧幕形象为谈资。该片改编自意大利歌剧大师普契尼的《托斯卡》,影片风格承袭了上海传统的商业电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福利Time!
《假凤虚凰》作为“世相·离岸·重逢——经典影片展”的开幕片,将重归上海银幕。
小格为大家争取到了一批观影名额。
PS:留言越热(kuang)烈(ye),勾搭越成功!
(获奖名单,会在新放映公众号下周发布的经典影片展图文中统一公布。)
不只是购票,不全是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