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月一次的月经帖时间。
今天,照例送上BBC推荐的,11月全球必看新片。
这里面,既有只看海报就让人把持不住的“羞羞片”。
也有冲击小金人的“黑马片”。
各位毒友,各取所需。
布鲁克林
Brooklyn
上映日期:11月4日(美国)
电影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由《男孩A》、《真探》第二季导演之一,约翰·克劳利执导。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讲述爱尔兰女孩艾利丝,从小镇移民到纽约。
她分别遇见了酒馆老板吉姆,和意大利裔水管工托尼。
在爱尔兰的小镇生活,和纽约的大城美梦中,她需要做出一次艰难的选择。
本片的最大亮点在于女主角,西尔莎·罗南。
影片在纽约电影节上放映时,罗南只看了片子的最后五分钟,就泣不成声。
这是我父母辈的故事。电影里艾利丝的经历,不仅是我小时候的经历,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经历着。
罗南出生在纽约,一家人都是非法移民。
她的父亲保罗·罗南也是演员,踏足演艺圈之后,他们一家又搬回爱尔兰。当时罗南3岁。
还是少女的罗南“女随父业”,接拍了几个广告之后,就在2007年的《情不自禁爱上你》、《赎罪》中出演。
《赎罪》还让当时13岁的她,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因这次提名而变得小有名气的她,跟大部分爱尔兰演员一样,选择了搬到大城市去。
为此她必须改变自己的口音,让自己说话听起来更像城里人。
她出演了《可爱的骨头》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等片,但并没有因此大红大紫。
就像电影里的艾利丝一样,罗南也在异乡经历过彷徨。
在工作和家庭的选择间不知所措、苦苦挣扎。
这些共鸣让她在电影里得以爆发出真实抓人的演技。
她的演出获得了媒体一致赞誉,不少影评人说,透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她从当年的小童星,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纽约时报》评价,能在好莱坞混出名堂的爱尔兰女演员不多。
称得上惊艳的,应该只有玛琳·奥哈拉(注:奥哈拉获得了今年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在10月24日不幸去世,享年95岁)。
而西尔莎·罗南,有希望成为下一个玛琳·奥哈拉。
房间
Room
上映时间:11月6日(美国)
《房间》堪称今年秋冬最大的黑马。
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曾被《芝加哥太阳报》评为“十年来最好的电影之一”。
烂番茄新鲜度也维持在95%的高分。
片子由《弗兰克》导演伦尼·亚伯拉罕森执导,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人民选择奖。
《房间》改编自艾玛·唐纳修的同名小说,她也是这部片的编剧。
故事讲述了女孩玛(布里·拉尔森 饰),17岁时被绑架,囚禁在一个不到10平米的小房间里长达七年。
在这期间她不断遭到性侵,两年之后生下杰克(雅各布·特伦布莱 饰)。
《房间》的前半部分,是一个惊悚、悬疑的密室囚禁故事,讲述玛和杰克在房间里的生活。
随着杰克一天天长大,玛开始计划逃跑。
她尝试把5岁的儿子,卷在地毯里送出去。
《房间》后半部分,讲述母子俩逃出房间之后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重新适应社会的故事。
电影处处透着讽刺的意味。
比如那个建在后花园的小房间。
对观众来说,是个肮脏、黑暗、可怕的犯罪场所。
而对杰克来说,这却是个新鲜、完整的世界。
影片的前后两部分,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半部分画面昏暗,透着让人窒息的绝望感。
到了后半部分母子逃出房间,色彩变得明亮,有花园、阳光。
但对于母亲玛来说,真正让她感到绝望的,恰是那个明亮的世界。
女主角布里·拉尔森的演技也备受好评,甚至被称为明年奥斯卡影后的有力竞争人选。
片中她需要在母亲、受害者之间不停转换,而逃出生天后,欣喜之余,她更多感到的是不知所措。
《芝加哥太阳报》称:
《房间》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之所以让观众感到刺骨的寒意,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丧尽天良的禽兽。
如果你是个年轻母亲,可能无法在电影院里撑过一个小时。
特朗勃
Trumbo
上映时间:11月6日(美国)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讲述一段好莱坞的“黑历史”。
导演杰伊·罗奇曾执导《拜见岳父大人》、《王牌大贱谍》,奥斯卡影后海伦·米伦和毒师“老白”布莱恩·科兰斯顿担任主演。
“老白”饰演的特朗勃是上世纪好莱坞编剧,他是个传奇。
他在40年代末遭到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迫害,被米高梅于1950年解雇,并蹲了11个月的大牢。
出狱后他被政府列进黑名单,然而一心想着写剧本的特朗勃,没有想过要停止写作。
他用各种笔名创作剧本。
但每次被问道:你确定不要署上自己的名字?
他都会回答:我确定,你不会愿意我的名字出现在剧本上面。
他的《罗马假日》、《勇敢的人》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但前者借用了朋友的名字,后者用了一个笔名,所以,他并没有被邀请出席奥斯卡。
直到1960年,特朗勃才能名正言顺地在剧本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这位被好莱坞“压迫”近了20年的天才,终于得以出头。
近年来,揭露好莱坞电影体制问题的影片,在奥斯卡上颇受欢迎。
过去五年内,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的三部,都是该类型的作品——《逃离德黑兰》、《鸟人》和《艺术家》。
所以,这部《特朗勃》能否在今年颁奖季上有所斩获,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饥饿游戏3:嘲笑鸟(下)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
上映时间:11月20日
这部片Sir刚刚在上周末讲过。
第一、二部口碑不错。
《洛杉矶时报》称:如果真如影片宣传说的“全世界都在看这部电影”,那相信全世界的观众,都会感到很满足。
但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硬生生把终结篇分成上下两集,导致上部口碑严重下滑,成为全系列评分最低的一部——65%。
但导演还挺谈定。
他表示:上下两集的主题完全不同,所以对上集失望的,还是可以来看这部大结局。
上集的重点主要是关于对于媒介的操控,更多是政治斗争。
而下集,才是一部真正的战争电影。
从预告片中看,大场面是有了。
特技也有了。
大表姐跟总统的终极对决,以及她在两个男人之间会选择谁,也是看点之一。
希望这个系列能有个好结局。
谜一样的双眼
Secret in Their Eyes
上映时间:11月20日(美国)
电影翻拍自2009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西班牙同名电影。
导演兼编剧比利·雷,曾凭《菲利普船长》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故事讲述一对警探搭档杰斯(朱莉娅·罗伯茨 饰)和雷(切瓦特·埃加福特 饰),接到一宗残忍的谋杀案,到达现场后发现受害者竟然是杰斯的女儿。
他们找到了嫌疑人,却因为证据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走出警局。
经过13年不停地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新线索。
因为觉得法律无法制裁罪犯,杰斯想要自己动手为女儿报仇。
同时他们又遭到妮可·基德曼饰演的顶头上司的重重阻碍……
其实翻拍这部片,并不是个讨巧的工作。
因为旧版一直保持着不错的口碑:烂番茄91%好评,IMDb 8.2分。
但与西班牙版的视角不同,新版将焦点放在了受害者的母亲——朱莉娅·罗伯茨身上,并且赋予了她多一重身份——既是受害人,也是负责案件的警察。
朱莉娅·罗伯茨本人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所以演起来也特别有感觉
导演比利·雷接受采访时说:
我最记得片中她发现自己女儿被杀的场景,她演那一幕时全身心投入,痛苦至极。
这一幕,罗伯茨只拍两次就过了。
第二次还是因为剪辑需要,再多拍一条素材。
片中另一幕,罗伯茨在电梯口跟嫌疑犯擦肩而过的特写。
观众可以感受到她既痛苦,又愤怒,但只能压抑自己的状态。
就目前的媒体评价看,比利·雷没有让影迷失望。
A.V.CLUB:谢天谢地,改编的版本看起来还不错。
卡罗尔
Carol
上映日期:11月20日(美国)
本片改编自《天才雷普利》作者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中篇小说《盐的代价》。
故事讲述了一个身陷婚姻危机的中年富有妇女,在百货商店偶遇想当摄影师,却只能屈服于现实,做一个普通售货员的女孩特芮丝。
她们通过书信、电报聊天,分享各自对现有生活的失望,渐渐产生爱情。
然而在50年代传统的美国社会中,她们想要追求爱情走在一起,是个天大的笑话。
片中卡罗尔的丈夫就想请私家侦探调查,拿到证据,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她一无所有。
原作书名叫《盐的代价》(The Price of Salt),是因为盐在17世纪西方社会,表示女性情欲。
为了付出这个代价,她们能做到怎样的牺牲?
影片的看点除了凯特女王和“龙纹女”鲁妮·玛拉的激情戏。
还有导演对50时代的极致还原。
《卫报》也因此点赞:
片中衣服,发型,汽车,火车厢,唱片机,甚至口红和香烟,都完美呈现50年代的美感。单是这些细节,都足以让人陶醉。
两位主角用冷静克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掩饰心中的暗流涌动。
鲁妮·玛拉也因此拿下了第68届戛纳电影节的影后。
影片在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7%。
《Digital Spy》:
这部刻画一段禁忌爱情的电影,惊喜不断、令人沉醉。
《独立报》:
导演把百合之恋背后现实和爱情的冲突挖得很深,非常有想法,看到最后,你会被感动。
恐龙当家
The Good Dinosaur
上映日期:11月25日(美国)
今年上半年,皮克斯的《头脑特攻队》可以说横扫了全球动画电影市场。
《恐龙当家》,则是它下半年的大招。
这部片可谓命途多舛。
2013年皮克斯对总部进行了一场大裁员,此片原定的导演鲍勃·彼德森(《飞屋环游记》),就被换成现在的彼得·索恩(《暴力云与送子鹤》)。
但,好电影不怕来得迟。
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没有灭绝,还成了地球的主人。
片中,主角是一只失去亲人的小雷龙阿乐,没有多少野外生存经验的它,在人类小孩点点的帮助下,踏上了寻找回家路的旅程。
虽然本片看着似乎是《疯狂原始人》与《驯龙记》的合体,但画风却是西部风。
片中出现的场景,都经常在美国西部片里看到。
比如荒野上的大追捕。
这是因为导演彼得·索恩拍片前,去美国西部俄勒冈州做了一次户外调查,遇到了一家生活在野外大农场的人。
那次的西部户外生活给了他很大的冲击,本片也从讲一只恐龙在野外的故事,变成了这样一个动画片。
片中一些恐龙的动作,也都是导演从现实的西部生活中提炼而来。
一家三口的霸王龙围着篝火,給阿乐和点点讲故事。
现在很多外媒已经把此片,列为明年冲击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有力竞争选手。
《独立报》评论:
从已经流出的片段来看,本片在迭出的创意上,已经可以与《飞屋环游记》以及《玩具总动员3》相比了。
爱恋
LOVE
上映日期:11月26日(德国)
本月最让人看得脸红的电影,无疑是它。
故事讲述一个美国学生来到巴黎,跟同样学习艺术的女友,通过性爱沟通。
甚至邀请一个17岁的女孩,来进入自己爱情世界里的故事。
全片130分钟,有数不胜数的大尺度片段,几乎每隔10分钟就来一段花样滚床单。
但神奇的是,影片在戛纳电影节首映时,片中长达10分钟的床戏,居然获得了满场掌声。
因为导演并不是猎奇,性只是他的表达方式而已
影片由阿根廷著名导演加斯帕·诺执导。
此人2002年的《不可撤销》,曾因片中一场令人震惊的9分钟强奸戏,把观众吓跑。
看来这次他要一雪前耻。
加斯帕·诺说,他想表达的是一对情侣之间的“联结”,而不是纯粹的“性”。
甚至他认为,12岁的孩子也可以看。
影片在戛纳首映后,外媒评论两极化。
烂番茄新鲜度52%。
有的媒体评价,此片只是一部廉价的挑逗电影。
《Cinema Movil》:《爱恋》唯一能震撼观众的,就只有那一场场毫不掩饰的床戏。
也有一些外媒打抱不平。
比如《综艺》:这不是色情片。加斯帕?诺也不是要观众产生性欲,只是想表达,性爱是人类互相联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詹尼斯:蓝调小女孩
Janis: Little Girl Blue
上映日期:11月27日(美国)
今年美国有两部讲述已故著名女歌手的纪录片上映。
一部是《艾米》,说的是获得6座格莱美奖杯的艾米·怀恩豪斯。
一部是《詹尼斯:蓝调小女孩》,这位名叫詹尼斯·乔普林,也跟艾米一样,因吸毒过量逝世。
17岁出道的乔普林兼具摇滚和布鲁斯风格,是上世纪60年代著名女歌手,也是象征那个时代女性自由的一面旗帜。
不同于一般女明星,她没有漂亮的脸蛋,个性张扬,一副顽皮的男仔相。
但她拥有一副嘶哑粗犷有力,却带有女性温淳的嗓音。
之后,她组建了几支乐队,发行了几张销量极佳的专辑。
但因为自身毒瘾、酒瘾太大,乐队被迫解散,不久她也死去。
本片采用当年的表演录像,以及朋友为她拍的视频,聚焦乔普林成名的三年时间。
片中,导演还专门请了美国独立歌手Cat Power,用南方口音,念出乔普林当年写给情人,朋友,家人的信件,来透视这位摇滚女神背后的秘密。
《BBC》对此大加赞赏:
这部只有92分钟的纪录片,每一分钟都令人兴奋,亲密、心碎。
《Staci Wilson》网站也说:
虽然我已经对乔普林很熟了,但看后才晓得,原来我对她是多么无知。片尾那个不可挽回的结局,看得我差点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