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彭于晏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想看我变成职业脚踏车选手吗?”于是,他的微博就变成了“单车日记”。
“Day1:脚踏车特训,基本训练,体能+骑车,2000大卡烧光了,想吐”
“Day2 :心跳记录,爬山训练,2个半小时”
“Day3:雨中训练,第一次上roller,好难平衡”
“Day4:结束第四天”
“Day5:三小时骑山路,2500大卡,慢慢开始用脑袋了”
“Day6:专业又有趣的课程”
“Day7:水泡。第七天晚上的特训时进场地赛,第一次进场很刺激很陡,我也终于会放手骑了,继续体验选手的训练,只要肯坚持没有达不到目标。keep riding like a psycho good night!”
“Day8:林超贤导演也回来和我们一起训练,又是爬不完的坡,希望晚上红毯不要脚软。”
“Day9:第一次摔车”
“Day10:又摔,挑战100k失败,只冲了82k,好处是水泡它破了。”
“Day11:大家辛苦了,第一阶段结束”
冲刺+体能
破风特训
训练加餐
“任何事唯有透过练习才能接近完美”
“219maximum cadence!花了我半条命,加强脚频!”
“当你认真拼搏,好事儿就会发生”
在高雄:“早起,已经和热血男儿们一起锻炼,谁还在偷懒睡觉?”
在武岭:“海拔3275公尺是台湾公路最高点,真的是我的极限了吗?”
在釜山:“韩国特训,早晨六点的釜山training start!”
在内蒙:“内蒙风起了,沙漠美呆也冷死”
在上海:“外滩冲刺,不睡觉是挑战”
在米兰:“Racing with the champ Rui Costa!”
“为了辛苦 如果自己不开心再努力也不值得”
原来在新片《破风》中,彭于晏饰演一名职业赛车手
号称“不挑战不过瘾”的他,从4月起历经三个阶段的高密度集训。每天6-7个小时的骑行时长,训练强度日趋加大,从40公里到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他的训练是完全按照专业选手的标准来的。
彭于晏说,“我的身材按照剧情走向是由破风手到冲线手,在香港训练的几个月要减重,还为了拍这个戏特意把下肢练得特别壮。我们基本把香港的山都爬遍了,教练每次都会说‘给力!给力!快到尽头了!’其实骑到最后发现尽头还远着呢,永远没有尽头的感觉。教练知道我喜欢吃豆花,还加叉烧诱惑我,‘骑到头可以吃豆花哦’”
拍摄期间,彭于晏一直在训练,即便是拍摄《匆匆那年》期间,回到酒店也坚持训练。
高密度的集训下来,接近专业级别的除了他自身的状态,还有日渐发达的腿部肌肉,和黝黑到夸张的肤色。
彭于晏曾微博晒图和导演林超贤“撒娇”说把腿骑粗了。
去年,他为拍摄《黄飞鸿》而训练南拳,今年转攻下半身肌肉。这才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
当然,片中“卖命踩单车”的可不止彭于晏一个。为了在体型、体能和技术上比肩单车赛车手,剧组对主要演员们进行了1个月的封闭式魔鬼训练,按精英运动员的要求进行。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早上10公里体能训练、60分钟平衡练习;下午80公里公路冲刺练习和耐力训练;晚上再进行3个小时的单车训练;骑行距离、餐饮、休息时间的分配,全部在专业教练的监督指导下完成。每次训练完演员们四肢都会酸痛难忍,摔倒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据说每个演员屁股上都有“破风疤”。
崔始源:“我们拍摄过程中都严格遵从教练的指示,熟记他教的一切。”
窦骁:“每一天收工回到酒店已经精疲力尽,一滩死肉……”
王珞丹:“起初觉得还能适应,但后来慢慢加码发现自己体力不行,没想到会这么难,有些体能上的训练有点吃不消,”
彭于晏:“觉得这段时间很值得,口渴的感觉是什么,骑不动的感觉是什么,你唯有透过这样的训练,你才能够了解一个单车手在锻炼自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
导演林超贤:“其实训练的安排、时间与真正的职业车手没有分别,可以说拍完《破风》,他们绝对是可以参加职业比赛的车手。”
为了能在专业赛道上骑车及拍摄,他们都在开拍前参与考试并顺利获得了单车赛道使用证书,是数个月辛苦练习与拍摄的最佳纪念。
另外,彭于晏也因为这部电影,前段时间出征2015环法自行车赛,并在法国巴黎获颁“环法亲善大使”,也是史上首位大中华区亲善大使哦!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和梦想的热血励志电影,马上就要上映啦!橘子君已经在之前的点映场提前先睹为快了,看完的第一感受是:好想骑单车!只剧透几点
1.一句很喜欢的台词:梦想不会逃走,逃走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2.等了整场电影,最后他终于脱了!
最后一句
附赠一张魔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