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正题之前,先讲一个人。
张家辉
绝大多数人印象中,他是演员、影帝。
一开始,我们以为他只会演“化骨龙”;
《赌侠1999》《化骨龙与千年虫》《千王之王》
他跑去演黑社会;
《黑社会》《黑白道》《放逐》
以为他会在黑社会混很久。
他就在警察,杀手间切换,还去打拳。
《保持通话》《扫毒》《激战》
让人猜不透。
所以,当人们问他下部作品打算演什么角色,他说:
我要做导演。
当导演第一部处女作,是鬼片。
2014年上映的《盂(yú)兰神功》。
特别提醒:以下内容有一丢丢恐怖。
张家辉其实很胆小。
朋友跟他讲鬼故事,他会捂着耳朵叫:啊……我什么都听不到……
小时候看鬼片,中途要上天台调天线。
他也怕得一路狂奔,七手八脚弄好滚回家。
那还要拍鬼片?
而且“不是做梦,不是精神病,是完完全全有鬼。”
因为他觉得:
进入合拍片年代,香港纯鬼片买少见少,我想重拾这个在香港曾经很成功的题材。
的确,如果不算上2013年大杂烩式的《迷离夜》、《奇幻夜》。
香港近年拿得出手的鬼片,也就只剩麦浚龙的《僵尸》吧。
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我们“童年阴影”的港产鬼片,日渐式微。
初执导筒的张家辉选择此题材,勇气可嘉(当然恐怖片投资小也是原因之一)。
盂兰,是指农历七月盂兰节,就是鬼节。
影片讲述盂兰节,一个粤剧团发生的灵异事件。
男主角宗华 (张家辉 饰)在大陆经商失败,回港。
他的父亲啸天(林威 饰)是神功戏的老班主。
正值农历七月的盂兰鬼节,戏班在为一年一度的神功戏做准备。
开戏前,啸天突然病倒。
没有任何经验的宗华,成了代班主。
越近演出日,灵异事件越多。
不知名的恐怖,一步步靠近……
坦白说,比起麦浚龙的《僵尸》,《盂兰神功》没那么高度风格化。
但在惊吓程度,有过之无不及。
整部片82分钟,张家辉安排密密麻麻的惊吓点。
第一次见鬼后,每五分钟吓一次。
形形色色的鬼,都来自曾经吓过张家辉的鬼片。
他曾数出心目中“最吓人的三部恐怖片”。
第一名,1974年的港片《女魔》。
这是他看的第一部。
看完之后心情是:阴功咯……(惨死了)
当时年纪还小,足足吓了一年(不止)。
片子里的女主角常被鬼上身——
无缘无故、随时随地。
所以《盂兰神功》,两位女主角同样说走就走。
被上身后——
或呆滞。
或狰狞。
排第二的,《驱魔人》。
他很欣赏里面的“反肢体”桥段。
可180°旋转的头,完全扭曲的肢体……
这些,也被用在《盂兰神功》。
“上身成功”后,四肢僵硬、眼球变白。
头可360°旋转的女鬼,同样来自《驱魔人》。
他心目中第三恐怖的,是《午夜凶铃》。
这片子张家辉看都没看:
朋友看完之后回来说,太害怕了,电视都不敢开。
其实不用自己亲眼看才叫看过的……我不想自己吓自己。
只“听过”。
所以白衣长发的贞子式女鬼,也见于电影。
除此,他还借鉴了《鬼影实录》、丧尸片、蓝可儿事件。
比如监视器中的见鬼情节。
宗华觉得有人在搞鬼,就在剧团和家里都安装了摄像头
主角被看不见的力量拖动。
都来自《鬼影实录》。
《鬼影实录2》
在电梯里做出诡异动作的这一幕,不就类似于新闻里的蓝可儿。
大量脱胎于过去鬼片的吓人手法,虽似曾相识。
但在气氛营造上,张家辉算做得到位。
影片色调一直维持在昏暗阴森的氛围。
高饱和度的鲜红戏服、衣饰,在画面中诡异、瘆人。
此外,他又把这个撞鬼故事,跟中国古老民俗挂钩。
更有地域特色。
片中提到不少鬼节禁忌——可当辟邪手册。
比如农历七月做神功戏,是为了分散鬼出来找替身的注意力。
只顾着看戏就没时间找替身了
所以,神功戏第一排位子留给鬼神,不允许人坐。
片子在香港上映时,影院第一排也被留空。
开戏前,要用朱砂笔在后台写“大吉”二字。
其中“吉”的“口”不能合(见下图左侧墙上的字)。
合口了,就相当于“开不了口”、“有口难唱”。
频频出现的贡品、香炉、也让我们产生“艾玛好面熟”的亲切感。
但,Sir还是得说,《盂兰神功》的优点,也仅止于此了。
不知是否因为片长不够,或是张家辉初次执导,经验不足。
整个故事过于潦草。
本可以落力刻画的父子情、冤鬼复仇,都只简单带过。
只靠一段又一段惊悚画面,强撸高潮。
随处撞鬼,也不如《见鬼》自圆其说。
《见鬼》中,李心洁有鬼眼,是因为她新换了角膜。
但《盂兰神功》里,张家辉频频见鬼,只归因于——面相衰。
人物不到火候。
亦无法像《僵尸》,将整个主题升华成一个一事无成中年男人的迷梦。
纯为吓人而吓人。
不过,作为一部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导演处女作,且不像麦浚龙身后有高人指点(《僵尸》由清水崇监制)。
《盂兰神功》还算交足功课。
首次当导演的他,在片场不仅亲身示范走位、改剧本、调灯光。
还兼顾化妆,帮演员弄血浆,摆好头发。
一切亲力亲为。
我二十多年来一直都在演戏,片场的每一个部分我都会了解,但是都没有亲自控制过。当导演不是像演员一样,把你工作做好就回家。
要准备、构思、计划、拍摄、后期工作、音乐效果、调颜色、剪辑,这些事情都要花很多很多心思去做。
可谓落力。
演技上也没掉链子。
怀疑鬼就在身后但不敢回头,每一寸面部肌肉都在颤抖。
或许正因为这份管饱的诚意。
《盂兰神功》在香港上映时,首周票房就打破香港鬼片10年来的记录。
现在,张家辉拍鬼片上瘾了。
去年,他自导自演第二部作品。
《陀地驱魔人》
尺度越来越大。
《盂》在台湾上映时,被评为“辅12级”——即12岁以上才能观看。
《陀》则被评为“辅15级”。
再拍鬼片,是因为上次亏欠了观众:
因为我上次未尽全力,票房相当不错,反而让我觉得不舒服,好像是对喜欢我的人做了件没有尽全力的事。
故事讲述男主角黄永发(张家辉 饰)是旺角驱魔大师。
可以跟鬼魂沟通,只用一张嘴就能驱鬼。
与其说“驱”,还不如说是“劝”。
他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投胎转世。
片中同样出现形形色色的鬼。
不同的是,《陀地驱魔人》情感比前作要复杂:
人间与灵界的关系;人性恶和鬼魂善的对比;人鬼恋爱。
最重要的,它不再以吓死观众作为宗旨。
张家辉说他这次想表达:
鬼只是死了的人,而每个人都会有死亡的一天。
所以,鬼并不可怕。
《陀地驱魔人》去年11月26日在香港上映。
票房同样出色。
媒体也赞其技巧比上部更纯熟,不少大场面让人眼前一亮。
在没有港式鬼片的日子,张家辉,也算是差可告慰的期待吧。
——要指望这些片在内地上映,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