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特区。距离总统大选日期仅11天了,突然,一桩总统骚扰少女的丑闻被披露出来,闹得沸沸扬,这使总统谋求连任的计划受到巨大的威胁。紧要关头,经常奔走于各党派之间的神秘人物、总统的专职撰稿人康拉德布里恩博士被紧急召进白宫,与总统助理威妮弗里德弗姆斯及其他白宫宫员一起商讨对策。 布里恩老谋深算,惯于操纵政治、新闻及公众舆论。他很快想出一条对策:制造一场世界性的危机,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白宫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布里恩和艾姆斯飞到洛杉矶,找到大名鼎鼎的好莱坞制片人斯坦利莫斯,期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理解对方意图后,莫斯决定虚构一场战争。他召来一批得力属下,借助来自白宫的大笔资金,利用先进的数字摄影技术制作了一盘名为“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尔巴尼亚”的影带。影带被送到了电视台,在新闻频道播放后,“阿尔巴尼亚危机”果然让大众信以为真,备加关注。各大媒体开始不停地炒作“阿尔巴尼亚危机”,年轻的中央情报局调查员扬却对此提出了质疑。几经周折,他终于查出阿尔巴尼亚并未发生战争,也没有所谓的“恐怖分子”。于是,中情局出面阻止了布里恩和艾姆斯的行动,并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宣布“阿尔巴尼亚战争”已经结束。 投票日日趋临近,在布默契恩的压力下,菲斯又编造出另一场闹剧,宣称一名叫施马恩的美国士兵被滞留在阿尔巴尼亚。这个施马恩很快被新闻界吹捧成传奇英雄。为了让施马恩再度吸引公众的关注,布里恩和莫斯决定演出一场“英雄回国”,白宫为此挑选了一名犯人来扮演施马恩。戴着“英雄”的收音机在飞往华盛顿途中不幸失事,那名因强奸修女入狱的罪犯也随之身亡。莫斯顺水推舟又导演了一幕隆重的葬礼。几次异乎寻常的“创作”使莫斯备感兴奋,得意之余,他萌发了将这段经历拍成电影的念头。为此,布里恩严厉地警告他闭紧嘴巴,但仍感到有泄密的危险。几天后,莫斯莫名其妙地死于“心脏病”。在他死后,他生前一手炮制的“阿尔巴尼亚危机”仍在不停地制造新闻…… 凭借精巧的叙事手法和两位大明星达斯廷霍夫曼与罗伯特德尼罗的精湛演技,导演巴里莱文森仅花费29天、1500万美元拍成的黑色喜剧片《摇尾狗》精巧恢谐,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美国政治生活中政客、媒体与好莱坞之间相互利用的丑恶关系,对白宫进行了戏剧化的巧妙讽刺。 巧的是影片中某些情节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总统轻触少女肩头一幕与克林顿和前任白宫见习医师莫妮卡莱漫画斯基一起在白宫草坪上的情景非常类似;而“阿尔巴尼亚危机”则不难使人联想到“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