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伍迪.艾伦爷爷真的是很高产的一位导演,且越老产量越高,质量也还好。除了,他的电影主题一向是吐槽都市人外,他的电影主角都必须要跟他一样爱唠叨,不论男女左右老少,连凯特布兰切特在蓝色茉莉里演个没落贵妇,都得用话痨来提现自己的神经质,就更不用说,午夜巴黎或者罗马假日里面那几位艾伦上身的男青年们了,或者之前“更不幸”的几代演员们。
不过,每次有他亲自来演的电影,反观别的主角就显得特淡定。
可不是,那些鸡血的台词,和狗血的剧情,终于不用躲在镜头后去看着别的演员演自己的脚本,爷爷亲自上马,那才叫真的伍氏话痨。
对于观众来说,笑点和梗,几乎都从老头子嘴里蹦出来,是又亲切对味,犹如老干妈就饭,又特别的精准,崩崩地跟子弹似的。但,无论横竖来说,都着实是知识分子的调调。可对于剧情来说,就显得有些不连贯,好像是漂浮在两部电影里的,一边安安静静,谈情做爱,一边喋喋不休,拉着皮条。所幸这部电影的配乐,是惊艳的妙,把整个略显平庸的电影,扭摆地好像一曲忘年的探戈。
电影是约翰.特托罗自编自导自演,于是,剧情里难免不来点自嘲,防止观众在发觉得货不对版前,自捅一刀。在电影里演闺蜜的莎朗·斯通和索菲娅·维加拉的台词里就少不了提到这点,这男人虽然不帅,但是很迷人。
也是,如果唠叨也算是一种迷倒无数女人的优点的话,那第一眼看上去木讷,可一件一件剥去衣服之后,才发掘这是颗懂女人的心,岂不是,犹如一个行走的“银行”?于是,戏里的伍迪艾伦,可以一本正经地做着拉皮条的活,赚着五五分的钱,美其名曰,你好,她好,我也好。
说回剧情本身,特托罗跟天堂嫂的那段感情戏,其实真的有些突兀,或者就本身嫂子的表演显得有点脱节。姑且就当做,嫂子在戏里演着戏外的心路历程吧。而镜头语言,是在不停地致敬60,70年代的老片子,最明显的索菲娅·维加拉那段探戈前戏,是在致敬毕业生来的吧。
整部电影呢,就像个甜甜圈,它觉得你专门吃着太甜,就硬要给你配杯咖啡。不过,如果不是这么烦叨婆妈,又替你操心过头,那你怎么又觉得它身上烙着伍氏标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