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拍了一百年,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

08-17   来源:看巴士   点击加载中

文 | 陈威、王垚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无疑是世界文学中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无需赘言《福尔摩斯探案集》在作为类型文学的侦探小说-推理小说历史中的奠基性意义(某种程度上甚至成为了这一门类的「神话-原型」),更不用提无数的续作和仿作作品,狂热读者们甚至将福尔摩斯研究发展成「福学」(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小说也被称为「原典」),热衷于考察年代和细节,相关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在电影诞生初期,福尔摩斯故事即以成为了热门的改编对象。经历一个多世纪,福尔摩斯的形象穿越一战和二战,跨越冷战的不同阵营,直到后冷战的今天仍被一次又一次的改编。最新的福尔摩斯影视作品仍能获得巨额票房和超高收视率。本文将在按时间梳理福尔摩斯相关影视作品的基础上,结合「福学」中影视研究的相关内容与电影研究的方法,对福尔摩斯形象的轮廻所揭示的社会文化现象加以分析。

《福尔摩斯的困惑》

默片时期的福尔摩斯(1900-1929)

有案可考的第一部福尔摩斯默片是1900年的《福尔摩斯的困惑》,只有不到一分钟长度。讲的是一个窃贼进入屋子行窃。福尔摩斯穿着睡袍出现,可窃贼能凭空消失又再次出现,最终顺利逃走,对此福尔摩斯也无可奈何。片中扮演福尔摩斯的演员没能留下名字,虽然故事内容与柯南道尔的原著毫无关系,但是这意味着「福尔摩斯」这个名字已经开始成为早期电影的卖点之一了,接下来的20多年里有大量关于福尔摩斯的默片诞生。最后一部福尔摩斯默片是1929年德国拍摄的《巴斯克维尔猎犬》。默片时期的福尔摩斯电影有如下特点:

1)拍摄国家众多,除英国外,美国、德国、法国、丹麦等国家都有拍摄这一题材;
2)故事多样,既有原著改编,也有相当多的原创故事,如福尔摩斯与亚森·罗宾、拉菲兹等人斗智斗勇;此外还经常呈现过系列化,丹麦、德国等都拍了一系列的福尔摩斯电影。
3)福尔摩斯仿作、衍生作品多,打着福尔摩斯名号的电影多,比如巴斯特·基顿的《福尔摩斯二世》。

默片时代最著名的演员是艾利·诺伍德(Eille Norwood),从1921到1923年间,他在斯托尔公司出品的47部默片(其中45部为短片,分为《福尔摩斯历险记》、《续福尔摩斯历险记》、《福尔摩斯最后的功绩》三个系列,另有两部长片《巴斯克维尔猎犬》和《四签名》)中扮演福尔摩斯,他的表演得到了柯南·道尔本人的高度认可。

艾利·诺伍德的《四签名》

诺伍德退休时柯南道尔还有10个福尔摩斯故事没有出版,这意味着他已经演了当时除《血字的研究》、《恐怖谷》、《五个橘核》外所有已出版的福尔摩斯故事,这也是电影史上首次大规模地拍摄福尔摩斯原典作品。

早期福尔摩斯有声电影的尝试(1929-1939)

这一时期的电影工业已经形成了类型片制度,福尔摩斯电影当然是犯罪片的绝佳题材。由于艾利·诺伍德的默片版本十分经典,这一时期并未大规模拍摄福尔摩斯题材电影,改编集中在几个适于拍摄标准片长电影的长篇故事,如《四签名》和《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以至于《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成为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福尔摩斯故事。

从电影风格的角度而言,这一时期兴起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因其强烈的风格深刻影响了犯罪片这个类型,福尔摩斯电影也不例外。当然,在这个时期,福尔摩斯电影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世界电影市场的主流影片仍是喜剧片、歌舞片和西部片。

克里夫·布鲁克

早期福尔摩斯有声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克里夫·布鲁克(Clive Brook)和阿瑟·翁特纳(Arthur Wontner)。两人都在多部电影里扮演福尔摩斯。Clive Brook是当时好莱坞著名的男星,经常出演完美的英国绅士形象。

翁特纳在五部影片中塑造了福尔摩斯。他之所以出演是因为与佩吉特兄弟绘制的插图(福尔摩斯图书中的插图也是福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佩吉特兄弟的插图是最受读者认可的版本之一)中的福尔摩斯形象非常相像,他瘦削清秀,前额有点秃,但是举止谈吐彬彬有礼。

以至于当时有人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谁比Wontner更像在图片上看见的或听说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柯南道尔的遗孀也曾写信给他说:「你的表演棒极了……精湛地表现出了福尔摩斯的样子!」

阿瑟·翁特纳的《福尔摩斯的胜利》

纳粹德国于1937年拍摄了两部福尔摩斯电影:《巴斯克维尔猎犬》和《那名男子是福尔摩斯》,前一部对于原著的改动很大,背景从维多利亚时代搬到了现代,而且片中似乎有隐喻英国上层社会衰弱的含义。

后一部是喜剧,讲述两名侦探苦于少有业务,于是决定扮成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样子来吸引生意,结果不仅骗到了很多人,也歪打正着地卷入了一桩案子。

更有趣的是结尾,法庭旁听席上,一个身着格子大衣的男子微笑着声称自己就是柯南道尔,并与两位主人公握手,影片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在纳粹严格控制下的德国电影产业还能拍出这样一部轻松幽默的电影实属难得。

《那名男子是福尔摩斯》

而且两部电影都没有多少宣传成分在内,希特勒本人非常喜欢这两部福尔摩斯的电影,1945年盟军在在柏林地堡里发现了这两部电影的拷贝。
这一时期的福尔摩斯电影还包括1931年中国拍摄的《福尔摩斯侦探案》,由李萍倩导演、李萍倩和陈玉梅主演,可惜拷贝已经失传。

二战中的福尔摩斯电影:第一次黄金期(1939-1946)

二战期间类型片制度进一步被完善,犯罪片成为十分成熟的类型。这一时期是福尔摩斯电影的第一次黄金时期,1939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了两部福尔摩斯电影《巴斯克维尔猎犬》和《福尔摩斯历险记》,由巴斯尔·拉斯伯恩(Basil Rathbone)饰演福尔摩斯,他标志性的模样,凌厉的举止,超然的风度很快博得大众的喜爱,也开创了福尔摩斯电影的新时代。

不过由于票房不如预期,福克斯公司很快对这个系列失去了兴趣,放弃了这个题材。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放弃后,环球公司接手了这个题材,以B级片的定位又接连拍摄了12部系列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拉斯伯恩的银幕搭档奈杰尔·布鲁斯(Nigel Bruce)塑造了傻头傻脑的华生形象,为这一系列加入了喜剧元素,并开启了此后一直延续到70年代的「蠢笨华生」的传统,可以看做是古典好莱坞类型融合的一个例子。

巴斯尔·拉斯伯恩的《福尔摩斯历险记》

这14部电影具备明确的类型片特征,不仅具备犯罪片的所有必要元素,而且高度整合在彼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中。1942至1943年的《恐怖之声》、《秘密武器》、《福尔摩斯在华盛顿》三部影片中,福尔摩斯对抗的邪恶力量是纳粹间谍,就连他的大对头莫里亚蒂教授也成了纳粹帮凶。《恐怖之声》的原著《最后致意》的主要情节是福尔摩斯智斗德国间谍,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一战期间,电影中则毫无障碍地改到了二战。

《福尔摩斯在华盛顿》的结尾,福尔摩斯甚至引用了邱吉尔赞美英美同盟的演讲词。1944年的《红爪子》片尾再度引用邱吉尔的演讲词,这次是赞美加拿大。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投靠纳粹德国的莫里亚蒂教授也在《绿衣女子》中死去,而他的左膀右臂,莫兰上校也在1946年的《恐怖之夜》中被绳之以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系列电影仅有一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较为忠实的原典改编,其他影片虽从原典中取材,但改动幅度都相当之大。考虑到影片是由好莱坞出品,并且带有明确的政治宣传功能,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故事缺乏与彼时现实的耦合点,更加有趣的是体现这种时代背景的英国乡村在这组系列电影中呈现出一种《呼啸山庄》式的哥特风格的恐怖气氛,这显然是一种很有趣的定型化想象。

《绿衣女子》

福尔摩斯登上电视舞台(1950s-1960s)

福尔摩斯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是1937年的《三个同姓人》,于11月27日在美国电视上实时播出,但没有录制存档。路易斯·赫克托(Louis Hector)成为第一个在电视荧幕上扮演福尔摩斯的人。

英国第一次尝试把福尔摩斯故事搬上电视银幕是在1951年拍摄的《消失的男子》,改编自《歪唇男人》。原本计划以此为试播集拍摄一部单集时长半小时的电视剧,但反响不佳,拍摄计划也因此中断。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开始尝试拍摄福尔摩斯,1951年7月,30分钟的《王冠宝石案》播出,原定作为电视剧的试播集,但反响平平,BBC于同年重新更换演员,拍摄了六集迷你剧《歇洛克·福尔摩斯》,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福尔摩斯电视剧,但可惜的是这部电视剧也没有留下存档。

《消失的男子》

1954年到1955年,美国拍摄了39集的福尔摩斯电视剧《歇洛克·福尔摩斯》,罗纳德·霍华德(Ronald Howard)饰演福尔摩斯,霍华德·马里昂·克劳福德(H. Marion Crawford)饰演华生医生,这是美国拍摄的第一部福尔摩斯电视剧,绝大多数为原创剧情。

1964年BBC开始拍摄新的福尔摩斯电视剧,BBC的这个版本是第二次大规模地拍摄福尔摩斯原典,改编中规中矩,由道格拉斯·威尔默(Douglas Wilmer)饰演福尔摩斯, 奈杰尔·斯托克(Nigel Stock)饰演华生,第一季共13集,反响不俗。随后BBC仓促的拍摄进度使威尔默拒绝出演第二季。于是著名演员彼得·库辛(Peter Cushing)接手扮演福尔摩斯。

和第一季不同,第二季采用全彩色胶片拍摄,这是第一部彩色的福尔摩斯电视剧,BBC甚至打算请来包括奥森·威尔斯、彼得·乌斯蒂诺夫(Peter Ustinov)、肖恩·康纳利等大腕参演,可惜由于拍摄两集《猎犬》的成本大大超出预算,这一计划流产了。第二季依旧大获成功,1965年每集有超过一千一百万的观众收看,1968年剧集的观看人数更是超过了一千五百万。

道格拉斯·威尔默饰演的福尔摩斯

就在美国和英国相继做了尝试后,西德和意大利也拍摄了福尔摩斯电视剧,但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1967年,西德沿用BBC的剧本拍摄了六集电视剧,这个系列长期被遗忘了,直到1991年在德国重播时才引起关注。意大利则于1968年拍摄了6集电视剧,改编自《巴斯克维尔猎犬》和《恐怖谷》。

电影中的「新编福尔摩斯」(1970s-1990s)

战后兴起的后现代文化对类型电影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人物形象、叙事套路与电影价值观等方面都引发了一系列变化。对福尔摩斯电影而言,片中的人物形象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写和解构,比如出现了多愁善感的福尔摩斯、不学无术的福尔摩斯、罪犯福尔摩斯、女性华生、好人莫里亚蒂等等人物模式,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也被调侃为同性恋。

在叙事套路上,对应着彼时电影史的现实,强调影片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喜剧、动作甚至奇幻等元素被加入福尔摩斯故事的犯罪片套路,同时更多地借助精神分析的叙事方法, 穿越题材也在这个时期出现。而价值观方面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反英雄叙事开始出现。

比利·怀德的《福尔摩斯的私生活》

1969年5月好莱坞大导演比利·怀德开始着手拍摄《福尔摩斯的私生活》,不仅在英国实地取景,而且聘请福学专家作为顾问,花费巨资精细地建造了包括贝克街221号B、第欧根尼俱乐部等场景。

片中怀德还拿福尔摩斯的性取向开玩笑,为了能从纠缠自己的芭蕾舞女演员那里脱身,福尔摩斯骗她,暗示自己和华生有亲密关系,这让华生大为恼火。这或许是最近两部以「Bromance」为卖点的福尔摩斯影视作品的源头。

1971年的《他们也许是伟人》讲述一个叫做贾斯汀的精神病人幻想自己是福尔摩斯,而他的医生正好叫华生。片中有不少小细节借鉴了原著。这部电影第一次开创了「福尔摩斯+女华生」的模式。

《他们也许是伟人》

1976年的《百分之七的溶液》改编自尼古拉斯·梅耶的同名小说,是最著名也是最成功的福尔摩斯仿作之一。作者假托它是新发现的华生医生的手稿,讲述《最后一案》背后「真实」的故事:福尔摩斯因可卡因上瘾,导致多种幻觉,幻想莫里亚蒂教授是个罪犯,在迈克罗夫特的安排下,华生与他去见奥地利医生、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博士,最终治好了福尔摩斯的病症,解开了心结,也合作破了一个大案。这部电影有许多大牌影星参演:扮演华生的是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扮演莫里亚蒂教授的是劳伦斯·奥利佛。

1979年的《午夜谋杀》是自1965年《恐怖的研究》后第二部讲述福尔摩斯调查开膛手杰克案的电影,把白教堂谋杀的矛头指向英国政府的腐败。主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塑造了的福尔摩斯为受害人而伤心流泪,被批「过于感性」。

1985年的《少年福尔摩斯》是巴里·莱文森、克里斯·哥伦布与斯皮尔伯格联合打造的奇幻儿童片,虽然是「前传故事」,仍然是「蠢笨华生」的传统套路。故事讲述中学时代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相识相知,在一番颇为「夺宝奇兵」式的战斗后,并挫败了他们老师的阴谋,影片结尾逃出火海的老师成为了莫里亚蒂。

《少年福尔摩斯》

1988年的《毫无线索》是一部颠覆喜剧,讲述华生才是真正的破案高手,福尔摩斯只是他雇来的一个愚笨的演员,但人们都只记住福尔摩斯而忽略了他,忍无可忍的华生一度赶走了福尔摩斯,后来两人重新联手对抗莫里亚蒂,经过重重考验后他们和好如初,是一部幽默而温情的电影,扮演福尔摩斯的是迈克尔·凯恩,扮演华生医生的是本·金斯利。同一时期颠覆性的喜剧还包括1975年的《福尔摩斯聪明兄弟历险记》以及1978年由英国著名笑星彼得·库克(Peter Cook)主演的《巴斯克维尔猎犬》。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曾两次尝试把福尔摩斯拍成穿越题材的电视剧,故事内容都是福尔摩斯被冰冻多年后解冻来到现代,并且与女华生联手破案,两次都只拍了一集试播集就放弃,分别是1987年的《福尔摩斯复活》和1994年的《1994贝克街:福尔摩斯归来》。

1992年的两集电视电影《福尔摩斯与女主演》和《维多利亚瀑布事件》曾被冠以「福尔摩斯:黄金年代」的标题发行,两位主演克里斯托弗·李(Christopher Lee)和帕特里克·麦克尼(Patrick Macnee)当时都已69岁,这两部影片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让福尔摩斯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相遇。《福尔摩斯摩斯与女主演》里有弗洛伊德博士。《维多利亚瀑布事件》中有英王爱德华八世、马可尼、罗斯福总统等人。

《维多利亚瀑布事件》

1994年由刘云舟导演的《福尔摩斯与中国女侠》讲述福尔摩斯于清朝末期来到中国观光,结果卷入一桩案件。电影里福尔摩斯的小提琴可以作为武器,甚至会一点轻功,完全是福尔摩斯故事与中国神怪武侠片的一个拼贴版本,福尔摩斯在影片最后甚至用小提琴演奏了《梁祝》。

福尔摩斯改编的第二次黄金期:跨越冷战阵营的电视「正典」(1980s-1990s)

1984年起由英国格兰纳达电视台制作的福尔摩斯系列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热潮,我国也引进了这个系列并播出,与此同时各类根据原典改编的电视电影也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电视剧与电视电影的特点是制作精良,忠于原著。这是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地拍摄忠于原典的作品,对应着彼时盛行于英法等国的「遗产电影」潮流。

格兰纳达版由杰里米·布瑞特(Jeremy Brett)饰演福尔摩斯,大卫·布克(第1季)和爱德华·哈德威克(2-4季)饰演华生,剧组力求忠实原著,改编精良,是公认的最出色的福尔摩斯改编作品。

格兰纳达版福尔摩斯

杰里米·布瑞特的表演也被很多福迷奉为经典,为了演好角色,他不仅熟读原著,和剧组成员和福学专家讨论细节(该剧的拍摄手册《贝克街档案》汇编了原著的诸多细节,成为福学经典著作之一)。杰里米·布瑞特很好地展示了福尔摩斯冷静优雅的绅士风度,更发掘了福尔摩斯个性深处的人性温暖,加上稍许刻薄尖酸和恃才自傲,赋予了这位大侦探迷人的个性魅力。

然而1995年布瑞特突然离世,未能了结拍完全部原典的心愿,剧集也被迫停止,令世人无限惋惜。这一时期的英国出品的福尔摩斯作品还包括BBC于1982年拍摄的拍摄的四集电视迷你剧《巴斯克维尔猎犬》与英国梅尔普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四签名》和《巴斯克维尔猎犬》两部电视电影。

1979年到1986年,前苏联列宁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系列福尔摩斯电影,瓦西里·利瓦诺夫(Vasiliy Livanov)饰演福尔摩斯,维塔利·索洛明(Vitaliy Solomin)饰演华生。导演伊戈尔·马斯连尼科夫(Igor Maslennikov)是资深的英国文化爱好者,在他的带领下,剧组翻阅了许多英国建筑史、工艺史、服装史相关书籍,制作了大量维多利亚式样的服装道具,外景则主要在留有大量西欧式建筑的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拍摄,贝克街的街景则在另一处保存有大量西欧风格建筑的拉脱维亚首府里加拍摄。

前苏联列宁电影制片厂的福尔摩斯

与格兰纳达版的光鲜不同的是,苏联版在摄影上刻意模仿荷兰画家伦勃朗的绘画,强调运用阴影。道具则讲究做旧,让布景道具显得陈旧、朴素,追求生活感。这个版本改编得同样非常出色,除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外,每部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著故事有机结合起来。这个系列中福尔摩斯塑造的更加温和,更加老成稳重。

在情节上这一系列都很注重前后连贯,比如在《讹诈之王》里提前介绍了莫里亚蒂教授。最后一部《二十世纪伊始》片头引用了二十世纪初的影像资料,展示出日新月异的科技,华生骑上了摩托,贝克街221号B座装上了电话,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在上集结尾引用了英国军队阅兵式的影像资料,表现出大战在即的气氛,为下集福尔摩斯抓获德国间谍做铺垫。

这个系列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鲜为人知,直到2000年后在多个国家发行DVD才慢慢为公众所熟悉,并且受到广泛好评。2006年,福尔摩斯的扮演者瓦西里·利瓦诺夫还获得了英国女王的授勋,非英语国家的福尔摩斯作品获得如此多的认同,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二十世纪伊始》

新世纪的福尔摩斯(2000年以来)

新世纪福尔摩斯影视作品呈现出题材和风格的多样化,既有忠于原典的改编,也有充满颠覆性的改写,70年代以来的各种「发明」在新世纪得到了又一轮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版本分别是盖·里奇的系列电影和BBC的迷你剧《神探夏洛克》,这两部作品的热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边缘文化在逐渐取得话语权的事实。

前有《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的「卖腐为荣」,大唱「bromance」;后有《神探夏洛克》中明确的酷儿文化表达。另外,《神探夏洛克》和CBS电视台的剧集《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将故事移到现代,使得福尔摩斯故事产生了新的魅力。

加拿大于2000-2002年拍摄了四部电视电影,由马特·弗里沃(Matt Frewer)饰演福尔摩斯,前两部《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和《四签名》均改编自原著,第三部《皇家丑闻》改编自《波西米亚丑闻》和《布鲁斯-帕廷顿计划》、第四部《教堂魅影》则是原创故事。

盖·里奇的福尔摩斯系列

英国导演盖·里奇2009年和2011年拍摄了两部改编自福尔摩斯漫画的系列电影,由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福尔摩斯,裘德·洛饰演华生,片中福尔摩斯是格斗高手,擅使咏春拳。

这两部影片在福尔摩斯和华生暧昧的男男关系(bromance)上大做文章,福尔摩斯在第二部甚至有易装桥段。这两部影片分别获得5.24亿美元和5.44亿美元的全球高额票房。其中《大侦探福尔摩斯》获得两项奥斯卡提名,小罗伯特·唐尼获得当年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奖。

BBC在新世纪拍摄了许多福尔摩斯相关的影视。如2002年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和2004年的《丝缠奇案》,2005年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与柯南道尔》,让柯南道尔遇上自己笔下的人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揭示了柯南道尔的心路历程。2007年则拍摄了《贝克街小分队》则是定位于年轻观众的儿童电影,主角是贝克街小分队成员,福尔摩斯和华生是配角。

《贝克街小分队》

BBC于2010年出品的《神探夏洛克》把福尔摩斯故事移植到了现代背景,引入了很多福学研究成果(如《粉红色的研究》中华生伤口的位置,《贝尔戈维亚丑闻》中华生的中间名「哈密什」,迈克罗夫特与莫里亚蒂之间的关系,等等),同时也融会贯通了此前福尔摩斯影视作品的巧妙细节(比如二战期间的14部系列电影中有许多细节就出现在其中),并在全球大获成功。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和马丁·弗里曼(Martin Freeman)也因此成为一线红星。

这部剧集的制片人和编剧马克·加蒂斯(同时在剧中扮演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是一名同性恋者,剧集中将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定义为「超越友情、近乎爱情」的(准)同性恋关系,康伯巴奇塑造的福尔摩斯形象融合了「孤独的天才」与近来盛极一时的「极客英雄(Geek Hero)」(如《社交网络》中的扎克伯格、《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直到最新的《007大破天幕杀机》中的Q),同时又极为明确地带有GLBT族群充满精英感的「少数族群」特征。而反派人物莫里亚蒂同样如此。本剧也因此制造了巨大的话题效应。

《神探夏洛克》的大获成功不仅引发了新一轮的福尔摩斯热潮,同时也催生了两部电视剧集。美国CBS电视台于2012年秋季开播《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故事地点被改在了现代纽约。由英国演员约翰尼·李·米勒扮演福尔摩斯,华裔美国演员刘玉玲扮演华生(由于是女演员,华生的名字被改成了Joan)。

爆红的《神探夏洛克》

无疑,这是一种极为保守的同时又颇具政治正确性的处理方式,既展示了少数族裔女性的身体,同时也使得感情戏绕开了较为禁忌的同性恋雷区。这部剧集完全按照美国犯罪剧的模式展开,两位主角均被设置为一定程度上患有PDST综合症(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无甚亮点,反响平平。另一部电视剧则是俄罗斯拍摄的新版福尔摩斯电视剧,将于2013年秋季开播,据称是俄罗斯历史上预算最高的电视剧。

小结:电影史的维度

福尔摩斯故事的改编历经一个世纪,不仅做到了跨语际和跨文化,甚至在冷战年代(和后冷战年代)跨越了意识形态对峙。这无疑是电影史上颇为有趣的一个文本。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福尔摩斯故事与作为类型片的犯罪片的天然连接,其中的善恶二元对立叙事结构,无论在二战还是冷战之中,无论是强调政治话语与否,都是可以由电影工业加以有效利用的,只是每次改编时与社会文化发生不同的关联关系。

即使改编版本不涉及政治宣传,它至少还具备犯罪片的社会功能:福尔摩斯永远是高于国家机器中警察-司法系统的存在,他不仅可以彰显国家机器的死板与无能,同时经常站在「人性/正义」的一边做出超越司法制度的判决,而且永远是「政治正确」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虽不免有「超人政治」之嫌,但福尔摩斯的形象实际上明确地联系着知识精英阶层。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一炮而红

柯南·道尔的原作中,颇为重要的时代背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一方面是对英美关系的叙述:

从《血字的研究》里来自美国的杀人凶手和被害者开始,《黄面人》、《跳舞的人》、《贵族单身汉案》直到《三个同姓人》等故事中,美国人一直扮演着暴发户和歹徒的双重形象。

一方面则是英国和其他殖民地(主要是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关系,不仅叙事人华生医生有着亲身经历的殖民地经验,而且从《四签名》开始,从《驼背人》、《格洛里亚斯科特号双桅船》、《博斯科姆溪谷命案》直到《皮肤变白的军人》和《魔鬼之足》,殖民地的异国情调之下隐藏的威胁性力量不断被揭示。

《神探夏洛克》中的沃森太太和华生

最后则是英国与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关系,原典中与一战前后、涉及彼时国际政治格局的小说皆带有明确的间谍小说特征,如《海军协定》、《第二块血迹》、《布鲁斯-帕廷顿计划》以及《最后致意》。在福尔摩斯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这一时代背景正是改编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几个重要的改编版本中,二战期间的美国系列电影首先就去除了原作中的「英国风度」(比如「蠢笨华生」的叙事传统),此外更是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大力宣扬「英美亲善」。这也是福尔摩斯影视作品中政治宣传话语最为直接和明确的时段。随着二战结束,这一类电影也随即丧失了活力与市场,并逐渐为更强调娱乐性和商业性的改编电影取代。

电视与电影媒介的不同在70年代开始彰显,影院电影更强调视觉奇观,这也正是《少年福尔摩斯》这类影片出现的原因,盖·里奇的电影版也是以动作和视觉奇观为卖点的。实际上福尔摩斯故事更为适合电视媒介。

卷福和花生

80年代忠于原典的改编版本,无论是格兰纳达电视台的版本,还是80年代苏联的电视版本,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可怀旧性」,联系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和平与发展」与「殖民帝国的荣光」,而怀旧这一行为本身就带有明确的逃避彼时冷战现实的政治意味。

盖·里奇的电影版再度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背景,但强化了其中的国际政治格局相关的背景。第一部影片涉及英美关系,第二部影片更是直接涉及一战期间的英法德关系。

但这种「再度政治化」的话语又与二战期间十分不同,它的现实指向并非那么明确,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商业电影的气氛指标,或曰「景片」,至多具备一些隐喻性质的含义。当然,这种看似「历史化」正是后冷战时代历史扁平化特征的体现,因为这里主导的话语不再是政治历史,而是此时最富娱乐价值的「Bromance」。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与之呼应的则是BBC的《神探夏洛克》和CBS的《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均将故事搬到现代,而且并不是以穿越的形式。这种改编具备明确的后冷战特征:历史根本消退到故事之外。

《神探夏洛克》的另一个译名《新世纪福尔摩斯》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另一个佐证则是《神探夏洛克》中莫里亚蒂的塑造融合了后911时代的反恐主义意识形态叙事——脆弱的国家安全与「国族」内部的恐怖分子(其中桥段和人物形象甚至被挪用到《007大破天幕杀机》的反派席尔瓦身上)。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之中也有美国犯罪剧所必备的反恐故事。这一明确的现实指向也使得福尔摩斯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神探夏洛克》更是以其对原典的深厚理解与巧妙的互文性改编,提示了当下文学改编的崭新模式。

《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

如果你觉得本文精彩,欢迎点击右上角将文

章分享到朋友圈,这对我们是很有用的支持

点击或输入以下关键词,查看「影向标」精彩内容

大圣归来|烈日灼心|刺客聂隐娘|华丽上班族|碟中谍5|小黄人|解救吾先生|港囧 |心迷宫|小王子|蚁人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小飞侠|山河故人|绝命海拔

编辑:徐寒冰| 联系我们:irisfilm@qq.com

上一篇:又是一部“舔颜”就够的电影! 下一篇:这就是那位靠捡高尔夫球成为千万富翁的人
资讯排行
影视一周升降榜
1
破坏者2014
破坏者2014 语言:英语
点击294次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米瑞·伊诺丝,乔·曼根尼罗 
2
夜的第三章
点击514次
主演:Malgorzata Braunek,Leszek Teleszynski,Jan Nowicki 
3
施工中
施工中 语言:
点击964次
主演:成恩 
4
夺命狂呼·经典系列..
点击715次
主演:未填写 
5
恐怖假日/假期
点击128次
主演:凯文·史密斯 赛斯·格林 洛伦扎·伊佐 克莱尔·格兰特 Michael Sun Lee 
6
Humongous..
Humongous.. 语言:
点击801次
主演:Chad Hunt,Antonio Biaggi,Cole Streets,Drew Peters,Element,Jay Ross 
7
怪兽电力公司
怪兽电力公司 语言:国语
点击245次
主演:约翰·古德曼,比利·克里斯托,玛丽·吉布斯 
8
险恶2
险恶2 语言:
点击642次
主演:莎妮·索萨蒙,詹姆斯·,兰索恩,罗伯特·丹尼尔·斯隆,达塔尼安·斯隆,李·可可 
9
韩城攻略
点击957次
主演:梁朝伟,舒淇,任贤齐,Pete Spurrier,焯匀 
10
(BBC)巴西巴西..
点击307次
主演:未知 
热门专辑
菲泰同志电影
女同志
BL耽美动画
基情腐剧
GV电影
同志美剧
男模男星
古装同志
Bel Ami公司资源
G星gay明星
魅男gv
GV钙版
僵尸同志
真人秀
盗墓电影大全,关于考古探险盗宝
恶搞类大电影合集
蛇类电影_跟蛇有关的电影大全
光影运用出神入化电影
特异功能电影_超能力者
美少年GV美男电影
打真军电影
佛教电影
邪典电影
监狱题材电影
连环杀手电影
失落时看的电影
邪恶战胜正义电影
小清新文艺同志电影
男男舞蹈电影
经典Gay片老电影
性喜剧电影大全
恋尸癖电影
老年同志电影
双胞胎gv资源
性教育影片推荐
国产GV微电影
师生恋电影
超震撼视觉电影
萤火虫剧团电影
双性恋电影大全
残疾人励志电影大全
单身动漫男子
2013冷门电影大全
神偷盗贼电影
妖魔怪诞的大师电影
古典美学奇幻电影
10大魔幻电影
大尺度美剧推荐
二战经典电影
坟墓唾弃系列
NC-17电影大全
希腊神话电影
单身汉光棍电影
唯美精致画面系列电影
男模特杂志全见版
耽美H漫画
欧美同志短片
高智商电影
亚洲100部同志电影
小正太的电影
非洲暴力贫困战争电影
2014Gay片
拳击电影大全
失忆电影_银幕硬汉电影
反乌托邦电影推荐
纪录片史上最佳20
黑人GV
2015同志电影
B级片血腥恐怖
异种片恐怖外星异种电影
3D动画电影排行榜
有关猩猩的电影大全
病毒电影灾难片
穿越电影大全
足球电影大全
夏天的电影大全
金融电影推荐,十大经济电影
关于马的电影大全
圣诞节电影_平安夜必看经典电影
邵氏风月片大全_邵氏经典艳情电影
禽兽禁片
孩子看的电影_孩子电影清单
自慰男场景电影
旅游电影推荐,关于旅行的电影
裸体男电影,全裸的男人电影
性感男体诱惑电影
老电影,世界电影史_早期影片
奇葩蛋疼的异类电影
邵氏电影大全国语版
摄影师必看的电影推荐
管理学必看的电影
德剧,德国电视剧大全
恐龙电影,跟恐龙有关
密室逃脱类悬疑电影
人性底线挑战的十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