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俄国自拍的首部大型3D电影《斯大林格勒》登陆中国市场,由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儿子执导,斯大林格勒》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身上流淌着苏联电影的血液。苏联战争片已经久违中国大银幕,它们曾经影响了几代中国电影人,以及大批普通观众。而这部讲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片,将会重启大家对这类战争片的熟悉记忆。
战争片是最能代表苏联电影工业体系、举国体制的片种,在苏联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陷柏林,这个国家经历过众多惨烈的战役,有着漫长的战争史,让电影工作者拥有了大批创作素材。
受益于当时苏联特殊的举国体制和计划经济,电影工作者们可以不需要考虑成本和票房问题,而动用大量的资源来拍摄一部电影。比如说动用了三万个演员、一万辆坦克和一千多架次飞机的《解放》,以及令人热血沸腾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这也直接会让苏联拍摄的主旋律战争片,有着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战争片的维度和气度,创造出许多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的作品。在国产片《大决战》中,还能看到中国导演受到苏联式战争片的影响。
苏联战争片非常擅长刻画战争中的人性、表现人文生活,丘赫莱依的《第四十一》和《士兵之歌》就是这样的作品。而到了1957年的《雁南飞》,苏联电影更是首次获得了戛纳金棕榈的肯定,可谓对那个时代的完美总结。邦达尔丘克的巨作《战争与和平》、充满阴柔和眷恋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亦让经典文学重新走入银幕和普罗大众的生活和视野之中。这些,都让苏联战争电影焕发出别样的精彩。
根据不同风格特点,时光网特别选出十部经典苏联战争片代表作,虽然不尽完整,但这些战争片不仅影响了中国电影人,也扎扎实实留在大批中国普通观众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