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导演: 保罗.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编剧: 保罗.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又名: 生化危机4 生化危机:来生
主演: 米拉.乔沃维奇 艾丽.拉特 文特沃斯.米勒
国家: 美国
语言: 英语
年份: 2010
上映日期: 2010-11-16
类别: 科幻 恐怖 动作 惊悚
片长: 96分钟
色彩: 幅面:
系列剧: 生化危机:启示录 生化危机 生化危机:劫后余生
剧情介绍:
从病毒失去控制的那一刻起,就以人们想象不到的速度肆虐并传播着,连带着使得整个世界都遭受到了可怕的重创和破坏……不断有人受到感染,最终转变成了行尸走肉般的活死人,使得一座又一座城市瞬间成为了可怕的人间地狱。艾丽丝(米拉·乔沃维奇饰)不辱使命,继续着自己寻找幸存者的冒险之旅,还得想办法把他们都带至一个安全的地方。至于艾丽丝与“保护伞”公司之间势不两立的争夺战,也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顶点,不过她却从一个老朋友那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就在危难的关头,所幸没有被感染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领袖级的人物,并宣称可以带着所有人去洛杉矶避难,然后在那里建立一个远离活死人的安全的隔离区……然而,当他们真正抵达的时候,才发现病毒早就抢先他们一步,迅速波及整座城市,现在里面充斥的是数千名行动迟缓的僵尸——显然,艾丽丝和她的同伴们踏进了一个致命的陷阱当中。
《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的幕后花絮
一场全新的电影革命即将来临
随着这套最受欢迎的活死人系列走进第4个篇章,《生化危机4:来生》也为僵尸电影领域打开了一个全新且尖端的技术空间,是继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的那部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阿凡达》(Avatar)之后,第一部从一开始就拟定以3D+IMAX技术拍摄的动作大片,至于其背后最主要的创作力量保罗·安德森(Paul W.S. Anderson),也将再次以导演的身份回归到这套系列当中——自从2002年的《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以来,他在《生化危机2:启示录》(Resident Evil: Apocalypse)和《生化危机3:灭绝》(Resident Evil: Extinction)中担任的都是编剧和制片人的工作,而这一次他之所以再次产生了执导的念头,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这套受人欢迎的系列电影对3D技术的首次尝试和采用,安德森表示:“在我看来,我们经历的是一个完全可以用圆满来形容的循环过程,因为整套系列发展到第4集故事的时候,加入3D技术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一个令人异常兴奋和激动的‘回归’。我想说的是,《生化危机4:来生》无疑是这套系列电影当中最令人惊叹的一部,对此我感到非常地自豪。虽然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3D在电影工业中已经泛滥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仍然显露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苗头,面向未来的娱乐产业,3D肯定会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趋势。”
虽然好莱坞对3D的概念早就已经不觉得陌生了,不过它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风向标,却源于《阿凡达》的横空出世,保罗·安德森承认道:“确实,从那以后,只要与电影有关的,不管眼睛看向哪里,都能找到3D的字样,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鱼目混珠的作品……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开始变得愈发地明确起来,那就是制作一部真正匹配得上这项技术的真人3D电影,因为在我看来,自《阿凡达》之后,我还没看到过任何一部拥有着严格意义的3D规格的真人电影呢。”
[!--empirenews.page--]前面已经有过无数个例子加以证明过了,原来3D技术起到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促进或提升的效果,也有可能产生糟糕至极的“副作用”,保罗·安德森说:“有的时候,不能用量来衡量一个事物是否发展成熟……即使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电影工业中的3D技术铺天盖地,可是却仍然处在摸索的萌芽阶段,不过却不能否认这已然成了一个刺激影迷的兴奋度的元素。从我身为电影人的角度出发,我当然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带给所有的人一次与众不同的3D体验,而且也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事实,这要取决于你如何利用这门技术以及3D摄像机,包括场景的设定和镜头的摆放位置,毕竟你没有前车之鉴可以遵循,只能靠着自己对电影知识的理解慢慢总结经验。包括剪辑的时候,也是一个异常考验人的过程,因为《生化危机4:来生》可能是第一部完全在3D的模式下进行剪辑的电影作品了,不管在什么地方,剪辑室还是片场,我们都得随身带着这些大眼镜——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人能够改进一下3D眼镜的设计,让它们更加地人性化,也就是更轻便、更容易携带。也许简单地看一场电影没有啥太大的感觉,可是如果你不得不成天戴着它们的话,就能明白这是多么沉重的负担了。”
与此同时,保罗·安德森也将IMAX看成了另外一个极具技巧性且需要过分讲究的电影技术,他继续说:“尤其是针对那些3D电影而言,IMAX绝对属于一个如虎添翼的选择……我想,即使是到了今时今日,也没有人敢轻易在一部影片中将3D与IMAX结合,尤其是对于一部像《生化危机4:来生》这样的R级恐怖片来说,我们也算是开创了这个领域里的一个先河了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我们之前的IMAX版本的R级电影就是《守望者》(Watchmen)了,而他们之所以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尝试,也是因为其发行商华纳兄弟公司本身就与IMAX有着极深的渊源。我们将这部影片由IMAX转变成了3D+IMAX,算得上是一个颇费周折的大动静,可是仍然受到了每一个人的认可,我们之所以如此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样的选择能够为我们达成什么样的电影效果。就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当我觉得应该使用3D技术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而是因为这样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我觉得电影人都肩负着类似的重大责任,与其单纯地靠着某些卖点将观众‘骗’进电影院,不如通过大银幕,为大家传达一场真真正正的视听盛宴,就像詹姆斯·卡梅隆之前所做的那样。”
更加恐怖的僵尸侵袭
除了《生化危机》系列中当仁不让的第一女主角艾丽丝的扮演者米拉·乔沃维奇(Milla Jovovich)之外,因美剧《英雄》(Heroes)被人们所熟知并出演过《生化危机3:灭绝》的艾丽·拉特(Ali Larter),也将以全新的姿态回归,保罗·安德森说:“有所不同的是,拉特这一次的戏份非常地多,几乎和乔沃维奇呈现出了一种持平的状态……说实话,我真的被这两个令人惊奇的女子给彻底地征服了,而且她们从没有把自己当成过什么重要的人物,我所看到的都是她们勤勤恳恳的敬业的身影。也许是因为找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吧,乔沃维奇和拉特总是能够在拍摄的时候调动出非常亢奋的情绪,连带着我们也跟着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结果可想而知——对此我感到非常地愧疚,因为她们几乎每天都是带着淤青回家的,可是我从她们的脸上却从没看到过一丝一毫的埋怨与畏缩,第二天又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了片场。对于一个正在经历艰难的创造阶段的电影人来说,能够找到像乔沃维奇和拉特这么具有合作天性的女演员,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而且她们真的是非常具有专业的配合精神。我想说的是,到了拍摄现场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已经没办法再集中在某个主要的演员身上了,我们真正的‘主角’就是那几台3D摄像机以及相应的零件配置。对于我来说,它们也成了我所见过的最不愿意正常运转的机器,因为它们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简直是太难伺候了,就连温度太冷或太热,天气太潮或太干,都成了让它们‘罢工’的理由,要知道这部影片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场景是需要在雨天中完成的,所以这些机器真的是给我们制造出了不少的麻烦。”
[!--empirenews.page--]《生化危机4:来生》另外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特殊之处,就是保罗·安德森将会使用詹姆斯·卡梅隆拍摄《阿凡达》的全套3D设备来制作这部影片,安德森解释道:“一直与卡梅隆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姿态的摄影专家文森特·培斯(Vincent Pace),他在构造摄像机的拍摄轨道方面,拥有着无人能及的天分,他和卡梅隆为我们提供的是非常大的支持以及帮助……虽然我不想说的太夸张,可是对于任何一门全新的技术来说,想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熟练掌握,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你的移动速度慢了一点,就会产生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拍摄的时候,这部影片确实多花了很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相应的资金和开销也在成倍地上翻。不过,我觉得如果你想得到的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画面呈现,多花钱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有更简单、更便宜的办法,就是继续以2D的方式拍摄,然后再通过后期的技术转换,制作出立体的效果——不过,当人们一旦看过了真真正正用3D摄像机拍摄出的电影作品的时候,怎么可能还会满足于一些‘合成’出来的假象呢?”
如此说来,《生化危机4:来生》确实是保罗·安德森所经历过的一次最为艰难的电影拍摄历程,不过他也因此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安德森承认道:“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上而言,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寻找问题,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解决掉……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送来的3D摄像机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情景实在是有点好笑,这些器材真的是太大了,尤其是每一个配套的设备都是两台摄像机以主从的关系绑定在一起的。而且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你没办法再使用摄影机稳定器斯坦尼康了,因为没有任何装备能够支撑和操作比平常多了至少一倍的重量的摄像器材——总之那些平常用惯了的辅助拍摄的小器具,到了这里完全成了一堆废料,我们不得不重新建造一些操纵摄像机的底座或把手。懂摄影器材的人应该都知道现在正在流行的一个基本走向,所有的机器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重量和尺寸都是在不断地缩减的,越来越迷你,也越来越袖珍,可是突然之间,3D摄像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你不得不为它们臃肿的体态重新设计适宜的拍摄环境。”
在保罗·安德森看来,身处在一个全新的电影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的边缘地带,他们所品尝到的全部都是一些创造力的能动性所带来的快感和乐趣,安德森说:“这是我所有过的一次最为难忘的电影体验,当你来到《生化危机4:来生》的拍摄现场时,满眼所见的皆是一片疯狂的景象,你会不断地发现我们的工作人员揪着头发处在一种忘我的癫狂中,不过他们也总能找到一些千奇百怪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还是非常地具有趣味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对一门全新的电影技术从学习到领会再到运用的过程,事实上,我一直认为,针对电影行业,这样的转变只会每40年或50年出现一次——所以就我这样的电影人来说,在同一时间面对这一切,而且全部都是一些可能会对未来的产业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关键所在,怎么能让人不兴奋呢?”